课程洞见

Insight

"教练杠杆——猴子管理",何为“猴子管理”?
作者:小袖 发布时间:2025-10-31 10:44 浏览:
   猴子管理规则是由比尔翁肯(Bill Oncken)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,将问题处理中的责任比喻为“猴子”,即“下一个动作”。其核心在于明确管理者和下属的责任归属,避免下属将本应自行解决的问题转移至上级,从而保障管理者有更多时间处理战略规划等核心工作。
   该规则强调管理者应通过提问、引导等方式让下属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。例如,当员工请示问题时,管理者需以“你认为该怎么办”等提问促使下属主动思考解决方案,而非直接提供答案。同时,规则提出“喂养猴子”的准则,包括控制问题数量、设定处理时间等,确保责任始终明确在任务执行者身上。
   这一理论源于管理者常面临的下属依赖现象,如员工频繁请示导致工作进度延误。比尔翁肯通过“背上的猴子”形象化描述了责任转移的过程,并提出通过系统化方法训练下属独立决策能力,从而优化组织效率.。


比尔・翁肯 (Bill Oncken)个人简介:

比尔・翁肯 (Bill Oncken):责任管理大师

威廉・安肯三世 (William Oncken III),通称比尔・翁肯 (Bill Oncken),是美国著名管理顾问和时间管理专家。他出生于 1930 年代,毕业于得州 A&M 大学,后获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
翁肯曾从事保险和房地产策划行业,后于1960 年创立了威廉・安肯企业管理顾问公司(The William Oncken Corporation),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,专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课题研究。

核心贡献:猴子管理理论 (Monkey Management)

理论起源

1974 年,翁肯与唐纳德・L・沃斯 (Donald L. Wass) 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发表了划时代文章《管理时间:谁背着猴子?》(Management Time: Who's Got the Monkey?),该文成为该杂志历史上最畅销的重印文章之一

理论核心

翁肯将 "下一个行动步骤"(即工作任务中的待办事项) 巧妙比喻为"猴子",形象描述了责任在管理者与下属间的转移:
  • 当员工带着问题来找你,而你说 "让我想想,回头告诉你" 时,猴子就从员工背上跳到了你的背上
  • 管理者因此背上越来越多本属于下属的 "猴子",导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,而下属却闲得没事做

五大管理法则

  1. 明确责任归属:猴子必须有明确的主人,谁的猴子谁负责
    • 下属提出问题时,必须附带解决方案或建议
    • 避免模糊表述,如 "我们需要处理这个问题",而要明确 "你负责解决这个问题,下周五前向我汇报"
  2. 控制猴子数量:管理者背上的猴子不能超过其有效管理能力
    • 专注于最重要的猴子,放弃或委派低价值任务
  3. 约定喂养时间:设定明确的任务完成期限和汇报节点
    • 每只猴子都要有 "下次喂养时间"(即截止日期)
    • 避免 "有空时做" 这类模糊指令
  4. 面对面喂养:优先通过直接沟通 (面对面或电话) 而非邮件处理猴子
    • 直接沟通能更清晰传达期望,及时解决问题,建立责任感
  5. 猴子只能向上跳一次:管理者可指导但不能代劳,绝不让猴子再次跳回下属背上
    • 授权不等于弃权,提供必要支持但不亲自完成工作

下属主动性的五个层次 (翁肯与沃斯提出)

层次 表现 猴子归属
1 等待被告知做什么 完全在管理者背上
2 询问该做什么 部分在管理者背上
3 提出建议,然后执行 主要在员工背上
4 行动后立即汇报 完全在员工背上
5 独立行动并定期汇报 完全自主

著作与影响

主要著作

  • 《别让猴子跳回背上》(Managing Management Time: Who's Got the Monkey?)
  • 《一分钟经理人・遇见猴子》(与肯・布兰佳合著)

全球影响

翁肯的理论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经典,被英特尔、惠普、IBM、《芝加哥论坛报》和美国政府机构等众多组织纳入管理培训体系:
  1. 对管理者:帮助重新聚焦战略工作,减少事务性干扰,提升时间利用效率
  2. 对团队
    • 培养员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,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
    • 减少决策层级,促进组织扁平化,提高响应速度
    • 创造创新环境,释放员工创造力
  3. 对组织文化:从 "命令 - 控制" 型向 "授权 - 赋能" 型转变,建立责任共担的企业文化

本文摘自领袖的风采课程研发创始人易发久老师著作《领袖的风采-企业家从优秀到卓越的9重洗礼》